中醫入門系列第三集:中醫的陰陽

你是否聽說過,健康就是「陰陽平衡」這種說法呢?或者聽說「陰陽失調」是導致疾病的原因,治療疾病即在恢復體內陰陽的平衡呢?中醫的整體論陰陽學說之間的關係為何?陰陽對立、互根、消長、轉化,是怎麼來的呢?極陰或極陽的人,身體會呈現什麼樣的症狀?<<周易,繫辭上>> 第五章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醫養生的基礎建立在陰陽平衡的理論上。這一集要帶大家來認識中醫的陰陽。

首先要帶給大家兩個觀念:「整體論」以及「陰陽是一維的分析工具」。

整體論 vs 化約論

整體論認為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完整系統,為了要分析人,才規定局部是手、腳、頭等部位。化約論認為人是由個別的單元組成的系統,所以有手、腳、頭等獨立的部位,組合一下就構成人了。你會發現,用整體論來談論人比較適合,化約論比較適合用來談論機械人。

中醫在談論健康時,是採取整體論的觀點。意思是,你不能說少了一隻手扣幾分健康,少一隻腳扣幾分健康。因為健康是不容打折的。中醫在談論疾病時,才是採取化約論的觀點。也就是,我可以說手受傷了,腳生病了,要個別治療。

陰陽是一維的分析工具

前面認識完整體論,接著來講解陰陽。建議大家這一段要參看影片,我有做一些動畫,用動畫比較容易理解陰陽之間的互動關係

太陽日出日落周而復始地運行。由整體論來看,一天就是一天,太陽的運行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現在將太陽的運行軌跡,投影在一維的直線上,上方命名為陽,下方命名為陰。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運行的往復性。但如果不看整體的圓運動,只看運動在直線上的投影,我們就會看到陰陽的相互作用,例如對立、互根、消長、轉化。

陰陽對立就是有我就沒有你。可以當成運動的位置,要嘛在陰這半,要嘛在陽這半。所以說陰陽對立。陰陽互根就是有你才有我。可以當成運動的當前位置,來自於上一個位置。所以陽由陰而來,陰由陽而來,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就是沒有你還有我。可以當成運動的範圍固定,所以一邊少另一邊就多。這就是陰陽消長。陰陽轉化就是你是我、我是你。可以當成運動到端點時開始反向運動。所以才有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陰陽轉化。

因此,不是先有陰陽,才陰陽相互作用成為一體。而是原本的整體運動得好好的,它就做它的圓運動,是我們旁人因為想要瞭解這個整體,所以將整體投影在一維的線上,才分出陰陽。

陰陽與健康

我們回想一下上一集的內容,中醫對於健康的定義,在於可往復姓。健康的人往復性佳,不健康的人不可往復。現在,將陰陽的概念應用在分析健康,我們會看到一些分析結果。

健康的人,往復性佳,他的一維投影看起來就是陽極生陰、陰極生陽。不健康的人,不可往復,他的一維投影看起來就是停在陽或停在陰。健康的人沒什麼症狀。但不健康的人,特別是極陰或極陽的不可往復,就有典型症狀。

例如被分類在陰的人,嘴唇與臉色蒼白、沒有精神、整天昏睡、聲音低沈無力、畏寒喜熱、手腳冰冷、飲食無味、不想喝水、大小便失禁。再例如被分類在陽的人,嘴唇深紅臉色泛紅、精神飽滿、毫不睏倦、聲音宏亮、口臭氣粗、怕熱愛涼、口渴一直喝水、煩躁、便秘、尿不出。

所以,各位不要誤解,以為人體裡頭有個陰有個陽。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人體不是陰陽失去相對的平衡協調才生病。剛好相反,是人體的循環運動失去了往復性,投影在一維的線上,才呈現陰陽的偏盛偏衰。人的健康是一個整體,陰陽只是一維的分析工具。這個工具雖然粗糙不精確,但是,如果你的身體可以明確被歸類成陰或陽時,就表示你的健康出了很大問題了!一定要趕快接受中醫治療,恢復健康。

這一集,我介紹了整體觀以及陰陽的本質,那麼,中醫的陰陽聊到這裡。下一集我將為各位介紹中醫的五行。

即時獲取本站最新消息與 Dr. 李侑青交流互動,請按讚追蹤粉絲頁喔 ➝ 

中醫入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