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系列第八集:中醫的四診

你可能有聽說過「把脈」、「望聞問切」。四診望聞問切,包含了六種獲得病情資訊的途徑:眼耳鼻舌身意。中醫說要四診合參,就是要求醫師運用眼耳鼻舌身意,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記憶與思辨」獲得的各種資訊做病情的綜合判斷。然而,診斷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知,也就是知道問題是怎麼回事。所以四診合參不是必要的!。知才是目的,知才是必要的。這一集要帶大家來認識中醫的四診。

四診:望聞問切,包含六種獲得資訊的途徑

醫師要如何獲得病人的病情呢?有六種途徑,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獲得視覺資訊,耳朵獲得聽覺資訊,鼻子獲得嗅覺資訊,舌頭獲得味覺資訊,身體獲得觸覺與體感資訊,意念獲得記憶與思辨資訊。

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望就是由視覺獲得資訊,聞就是由嗅覺、味覺、聽覺獲得資訊,問就是與病人的互動和詢問,由記憶與思辨獲得資訊,切就是由觸覺獲得資訊。所以中醫說要四診合參,就是要求醫師運用眼耳鼻舌身意,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記憶與思辨」獲得的各種資訊做病情的綜合判斷。

望聞問切,神聖工巧

那麼,四診合參是必要的嗎?《難經·六十一難》這段話很有名:

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有些人為求考慮周全,強調四診合參。有些人則強調把脈,認為切診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聽我說,強調四診合參或強調把脈,都是錯誤的觀念。

診斷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知,也就是知道問題是怎麼回事。所以經文要反過來看。望而不知,沒關係,我還有聞。聞而不知,沒關係,我還有問。問而不知,沒關係,我還有切。切而不知,快逃啊!趕快轉診換個更厲害的醫師吧!因為這個醫師四診合參都不知嘛!

面對病情,只要能知,就不必要做過度的檢查。可以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也能幫助病人節省就診時間。

我再從臨床效率的觀點來談論望聞問切。假設眼前有個急重症病患送進病房要搶救,你只剩下三十秒就要決定接下來的醫療處置。請問是不是望診最有效率?由視覺獲得當前蒐集到的一切病人資訊做正確判斷。根本沒時間讓庸醫慢慢地三部九候切脈三分鐘,三分鐘病人早就往生了啦!

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就是要求醫師運用眼耳鼻舌身意,獲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記憶與思辨」各種資訊做病情的綜合判斷。然而,四診合參不是必要的!把脈也是不該被強調的。多餘的診都是延誤病人的時間與浪費醫療資源。

任一診都不是必要的!知才是目的,知才是必要的。不要把手段當成是目的。那麼,這一集中醫的四診就聊到這裡。下一集我將為各位介紹中醫的健康檢查。

即時獲取本站最新消息與 Dr. 李侑青交流互動,請按讚追蹤粉絲頁喔 ➝ 

中醫入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