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外翻與壓指外靠的比較與治療

摘要

大約有 30% 的成年人罹患拇指外翻,飽受腳趾關節變形與疼痛的痛苦。本文介紹拇指外翻的症狀、病因、治療以及預防方式。若關注在拇指向外側靠且拇趾關節不舒服,則有壓指外靠的現象相似於拇指外翻。本文也說明壓指外靠的成因、處理與預防方式。最後提供拇指外翻與壓指外靠的比較表。

引用本文方式:
李侑青,”拇指外翻與壓指外靠的比較與治療”,Dr. 李侑青的樂活養生教室,2021年8月4日,https://drleeclass.com/2021/08/comparison-of-hallux-valgux-and-press-toe-outside/。

按此聯絡作者

大綱

拇指外翻的症狀

拇指外翻 (hallux valgus) 在醫學上稱為拇趾滑液囊炎 (bunion),簡稱拇囊炎,為大拇指 (第一足趾) 向小指的方向 (外側) 過度靠攏,伴隨著拇指關節與滑囊的突起變形、損傷與發炎產生的疼痛。參考本文置頂的圖片,可以觀察拇指外翻的關節,伴隨著關節的突起變形發炎紅腫現象 [1]。由於拇指關節發炎又突起,導致患者在穿鞋時,突起的發炎指關節與鞋子摩擦、擠壓造成疼痛。隨著拇趾外翻角度的增大,大拇指甚至會重疊到第二腳趾的上面或下面,造成第二腳趾的位移,如圖一所示 [2]。

圖一、嚴重拇指外翻造成第二腳趾位移

拇指外翻造成患者疼痛,變形的腳趾也讓腳掌在走路時姿勢無法穩定。長期不正的步行姿勢,可能進一步導致全身性的骨關節惡化,例如膝蓋關節炎、腰椎疾病、頸椎病變與頭痛等。在醫學上對於拇指外翻有嚴謹的定義,由兩個角度來確診。第一趾骨和第一蹠骨之間角度稱為拇指外翻角度 (Hallux Valgus angle, HV angle),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之間的角度稱為第一蹠骨間的角度 (Inter Metatarsal angle, IM angle)。當患者 HA 角度大於 15 度、IM 角度大於 9 度時,就被定義為罹患拇指外翻,如圖二所示 [3]。

圖二、拇指外翻確診方式

然而,醫學臨床上並非僅以趾骨的夾角來判斷拇指外翻的嚴重性。還會參考整個腳掌的形變狀況,來決定拇指外翻的病情程度。如圖三所示,圖的左方為較輕微的拇指外翻,右方為較嚴重的拇指外翻 [4]。

圖三、拇指外翻嚴重程度對比

拇指外翻的病因

一項不限國籍蒐集 78 篇論文、總共調查 496,957 名參與者的研究報告顯示,拇指外翻在 18 到 65 歲成人的患病率為 23%,65 歲以上老年人為 35.7%。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女性 (30%) 高於男性 (13%) [5]。造成拇指外翻的確切原因不清楚 [6]。台灣有物理治療師表示「高跟鞋不會導致拇指外翻!拇指外翻的原因是遺傳」[7]。然而,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高跟鞋與拇指外翻呈現高度相關性 [8]。特別是尖頭的高跟鞋,鞋子的形狀本身造成拇指關節變形,如圖四所示。台灣一位復健科醫師表示,遺傳與扁平足皆會導致拇指外翻 [9]。然而,根據影像學的研究顯示,拇指外翻的症狀或畸形程度與扁平足無關 [10]。成人患者的扁平足與拇指外翻嚴重程度和復發、影像學結果或臨床評分,沒有顯著相關性 [11]。此外,美國足踝外科學會表示拇指外翻並不會遺傳 [12]。由於台灣的物理治療師與復健科醫師說法與國際醫學期刊研究結果不同,所以我也無法為拇指外翻的病因下定論。只能說,這仍是值得持續研究的課題。

註:在台灣擔任物理治療師或復健科醫師,皆需要台灣的執照。然而投稿國際醫學期刊論文,卻不需要台灣的執照。讀者請自行判斷要選擇相信執照還是科學研究。

圖四、高跟鞋造成拇指外翻

拇指外翻的治療

在我所查找的資料裡,缺乏中醫針灸或中藥方劑能治療拇指外翻的文獻。然而依我的專業判斷,我不認為以針刺、以艾條灸、或服用中藥,就能讓畸形的拇指關節恢復正常。

治療拇指外翻的方式,有保守療法與外科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例如物理治療、使用夾板矯正器 (售價數百至千元)、穿合腳的鞋子輔助扁平足 (訂製足弓墊,售價數千至上萬元)。少數關於保守治療的研究表明,這些措施只能提供很少的緩解,並且一些醫生建議使用矯形鞋墊,但是關於這如何預防拇囊炎的研究並不多 [13]。基於科學專業,應當要懷疑是不當醫療產品推銷。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類固醇,只能暫時緩解疼痛,無法矯正拇指外翻。目前的研究顯示,手術是矯正拇指外翻這種畸形的唯一方法,雖然復發率高達 15% [14]。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拇指外翻角度和疼痛有所改善,隨訪參與者的滿意度,表示術後不滿意的比率一直很高 (25~33%) [15]。考慮拇指外翻手術技術的成本效益。有證據表明復發率增加,需要額外的設備和更昂貴的植入物,不太可能表現出卓越的成本效益 [16]。

所以,與其罹患拇指外翻再治療,建議預防更勝於治療。

拇指外翻的預防

穿五指襪與穿鞋墊 (足弓墊) 來預防拇指外翻,在台灣的復健科或物理治療科常被推薦。然而,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來思考這些被推薦的醫療產品,是否能有效地預防拇指外翻,抑或它們可能是被不當推銷的醫療產品。

假設我們穿了五指襪,然後穿高跟鞋,請問還能宣稱使拇指與第二指的空間撐大嗎?我個人抱持懷疑態度。另外,研究論文已顯示扁平足與拇指外翻無關。那麼,穿上昂貴的個人化訂製足弓墊,為何能宣稱預防拇指外翻?我個人對此亦持懷疑態度。

以運動方式來預防,例如腳指往上舉 (伸展足弓)、腳指往下抓 (縮足弓)、跳繩 (鍛鍊足弓),或許有活動到拇指,可列為預防拇指外翻的候選。穿寬版的鞋,也就是楦頭部位較寬的鞋子,避免穿尖頭的高跟鞋,是基於現有證據下最佳預防拇指外翻的方式。

壓指外靠的現象

壓指外靠,顧名思義就是由於拇指受到來自內側的壓力因此靠向外側。這不是疾病、也不是生理反應,只是單純的物理現象,如圖五所示 [17]。比如有個外力來自下方,對準下顎的位置向上施力,就會造成頭部向上抬。只要外力消失,向上抬的頭部就會因著重力往下看。這都是單純的物理現象。同理,壓指外靠,只要把拇指壓往外側的力量消失,拇指就會回歸正位。這都是正常現象,不涉及任何疾病與醫療。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壓壓看自己的手指、腳指,自己做科學實驗壓指外靠現象,相信都會得到如上述的相同結果。

壓指外靠雖然也會造成拇指往第二指靠過去的事實,看似拇指外翻這個疾病,實際上卻不是疾病,而是單純的因外力使拇指往外側靠過去。當拇指因外力往外側靠時,拇指關節內側同時產生一個將拇指拉回正位的收縮應力,如圖四的紅色部位所示。這是當我們將壓拇指的外力解除時,拇指會回歸到原本正位的原因。只是,人體的肌肉如果長期保持在收縮狀態,就會因過度疲勞緊繃,導致即使大腦主觀認定已停止命令肌肉用力了,肌肉與周圍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依舊維持在緊繃狀態。當拇指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疲勞緊繃僵硬,就會失去讓拇指回歸到正位的彈力。造成在外觀上可見拇指靠向外側、甚至與第二指相連,且拇指關節因軟組織收縮緊繃而外觀看似微腫,實際上並未有關節發炎、關節損傷等症狀。所以指壓外靠並非疾病,只是軟組織疲勞緊繃所導致的正常現象。

軟組織因疲勞而緊繃,就像每個人因疲倦而想睡一樣,是再也正常不過的健康生理反應,並非疾病或損傷。然而,軟組織的疲勞緊繃,可能會造成壓迫性痠痛。所以在體感按摩的臨床上,有許多個案因為長期壓指外靠使腳拇指關節周圍軟組織疲勞緊繃,導致走路時的受力或穿鞋時的擠壓,使得緊繃的軟組織產生痠痛的感覺而不舒服。

簡單來說,如果你的拇指往外側靠,走路或穿鞋時拇指關節不舒服,但是不穿鞋、不走路時拇指關節沒有持續疼痛與發熱的現象 (典型發炎反應),你應當懷疑自己不是罹患拇指外翻疾病,而要認知自己是健康的,只是發生壓指外靠與單純的軟組織疲勞緊繃的正常現象。

圖五、壓指外靠的現象

壓指外靠的處理

許多腳拇指關節不舒服的個案來尋找體感按摩解決問題時,皆表示曾找過復健治療、物理治療,但都無法獲得明顯改善,或只能暫時舒緩,無法解決他們拇指關節走路或穿鞋會不舒服的困擾。這個問題來自於,個案並非罹患拇指外翻疾病,所以醫療行為無法治療一個健康的人

拇指外翻在醫學上稱為拇趾滑液囊炎。如果個案是罹患拇趾滑液囊炎的病患,那麼復健治療、物理治療等等醫療行為,必然可以醫治病患痊癒,或獲得滿意度高的明顯改善。個案接受醫療行為卻沒有痊癒,絕對不是有執照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醫術不良,而是個案根本就是個健康的人,並非罹患疾病,所以才害醫事人員沒有展現出療效。

當腳拇指關節的軟組織疲勞緊繃時,會造成痠痛的不舒服反應。就像膀胱累積一定程度的尿液時,下腹會有腫脹的不舒服反應,也稱為尿意。顯然,尿意雖然令人感覺不舒服,卻不該把尿意這個不舒服反應視為疾病。同理,疲勞緊繃痠痛也不是疾病,是正常的、健康的反應,雖然令人不舒服。

由於壓指外靠的不舒服,本質是健康的疲勞緊繃痠痛,不是疾病,所以醫療行為無法治療健康的個案。處理疲勞緊繃痠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按摩。怎麼按摩呢?依照體感按摩的準則,摸到哪裡的軟組織疲勞緊繃,就往哪裡按摩,直到將疲勞緊繃的軟組織放鬆為止。並且通常緊繃痠痛感最嚴重的位置,附近的軟組織也會呈現緊繃現象,所以一併要按摩放鬆,如圖六所示。在體感按摩的臨床案例中,只要解除了腳拇指關節部位的疲勞緊繃,個案在該處的不舒服也隨之解決,行走、跑步、穿鞋皆恢復到無不舒服的狀態。

個案可能在承受壓指外靠的疲勞緊繃不舒服時,同時罹患拇指外翻疾病。然而,體感按摩並非醫療行為,所以沒有做任何骨關節的矯正治療。體感按摩只能讓個案的腳拇指關節停止疲勞緊繃造成的不舒服,讓走路、穿鞋都正常,沒有不適感,但是個案的拇指依舊往外側靠攏,依舊拇指外翻。這樣的事實也能證明壓指外靠現象並非拇指外翻疾病。

圖六、壓指外靠的按摩處理位置

壓指外靠的預防

由於壓指外靠的不舒服來自長期的軟組織疲勞緊繃,所以預防壓指外靠的方式有二。其一是練習正確的走路姿勢,讓腳拇指的底部受力,而不是以腳拇指的內側面受力,如圖七所示。

在體感按摩臨床上我處理過許多壓指外靠不舒服的個案,他們發生這種不舒服的原因,都是來自於姿勢不良。有的是登山客,習慣以腳掌斜戳入泥土以獲得抓地力,因此長期讓腳拇指以側向受力。有的是田徑隊選手,跑步時雙腳向後下方外開,造成以拇指內側著地跑步,在蹲踞起跑時最明顯。

所以要預防壓指外靠,務必要練習正確的姿勢。

圖七、預防壓指外靠的正確走路姿勢

第二種預防指壓外靠造成不舒服的方式,與處理不舒服的方式相同,就是按摩。按摩不同於物理治療的徒手治療。徒手治療是醫療行為,在預防拇指外翻這個疾病時,會針對特定的足部肌肉做徒手治療,如外展拇肌、內收拇肌。

按摩則全面性地處理整個拇趾關節部位周圍軟組織,包含但不限於伸趾長肌肌腱、伸拇長肌肌腱、伸拇短肌、背側骨間肌、腓長肌肌腱、外展拇肌、內收拇肌、屈趾長肌肌腱、屈指短肌、屈拇短肌、蚓狀肌、屈拇長肌肌腱……。事實上,體感按摩不要求學習者背記醫療的解剖學,卻要求背記每個人體位置的體感觸感。所以讀者在按摩腳部時,可忽略前述一切肌肉名詞整個腳摸下去,摸到疲勞緊繃的軟組織,按摩便是,無須管是哪條肌肉的哪束肌纖維的哪段肌節。

體感按摩不講求手法技術,只重視體感。所以依照體感按摩的理論,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你習慣的按摩技術,來按摩保養你的腳拇趾。無論是泰式按摩、傳統整復推拿、民俗調理、刮痧、拔罐、日式指壓、瑞典式油壓、經絡按摩、吳神父腳底按摩,都可以用來預防壓指外靠造成軟組織疲勞緊繃。

請記得養成習慣,如果有穿高跟鞋或窄版的鞋子,以及運動後,要花 10~15 分鐘的時間,幫自己的腳底到腳趾好好地按摩。也可以搭配偶爾去找專業的按摩師按摩。放鬆腳底所有疲勞緊繃的軟組織,就是預防壓指外靠的最好方式。

圖八、腳底按摩

拇指外翻與壓指外靠比較表

拇指外翻,又稱拇囊炎,是疾病。

外觀:拇趾向第二趾靠,拇趾關節紅腫發炎疼痛。

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穿鞋、扁平足有關,但又有證據顯示無關。拇趾滑液囊發炎、畸形、損傷導致疼痛。

治療:證據顯示開刀手術是治療拇趾外翻畸形的唯一方法。雖然復發率高、術後不滿意比率也高。

預防:穿五指襪、穿矯正鞋墊,但可能是醫療產品推銷。也許運動有幫助,但目前沒有證據。穿寬版鞋、避免穿尖頭高跟鞋,但無法解釋為何有 13% 的男性罹患拇指外翻。

壓指外靠,正常現象,非疾病。

外觀:拇趾向第二趾靠,拇指關節沒有發炎疼痛,只有壓迫時才有軟組織緊繃痠痛的刺激壓痛。

成因:成因明確,拇趾受到內側壓力影響而向外靠,久了造成軟組織疲勞緊繃引發痠痛。

處理:按摩放鬆疲勞緊繃的軟組織即可。軟組織被放鬆後,疲勞緊繃帶來的痠痛不適感即消失。

預防:以正確的姿勢使用雙腳,也就是讓拇指的受力方向來自於腳底,而不是內側。並且時常按摩,保持軟組織的柔軟。

即時獲取本站最新消息與 Dr. 李侑青交流互動,請按讚追蹤粉絲頁喔 ➝ 

參考文獻

[1] 本網頁置頂圖片,來自 Hallux valgus chez un sujet de 24 ans environ,圖片作者為 Lamiot,依 CC BY-SA 4.0 授權使用。
[2] 圖一,來自 Hallux valgus und Krallenzehe II,圖片作者為 Angela Simon,依 CC BY-SA 3.0 授權使用。
[3] 圖二,來自 HV and IM angles of hallux valgus,圖片作者為 Mikael Häggström,依 CC BY-SA 2.0 DE 授權使用。
[4] 圖三,修改自 Bunion Progression Scale,圖片作者為 Dr. Neal Blitz,依 CC BY-SA 3.0 授權使用。
[5] Nix, Sheree et al. “Prevalence of hallux valgu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vol. 3:21. 27 Sep. 2010, doi:10.1186/1757-1146-3-21
[6] Dayton, Paul D. (2017). Evidence-Based Bunion Surgery: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Current and Emerg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Springer. pp. 1–2. ISBN 9783319603155.
[7] https://jhouphysionews.com/全面剖析『拇指外翻』的原因-定義-解法/

[8] Barnish, Maxwell S, and Jean Barnish. “High-heeled shoes 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a narrative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vol. 6,1 e010053. 13 Jan. 2016, doi:10.1136/bmjopen-2015-010053
[9] https://drbao.org/hallux-valgux/

[10] Kim HW, Park KB, Kwak YH, Jin S, Park H.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Foot Alignment in Juvenile Hallux Valgu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latfoot.” Foot & Ankle International. 2019;40(9):1079-1086.
[11] Suh DH, Kim HJ, Park JH, Park YH, Koo BM, Choi GW. “Relationship between Hallux Valgus and Pes Planus in Adult Patients.” The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2021 Mar-Apr;60(2):297-301.
[12] https://www.foothealthfacts.org/conditions/bunions
[13] Bunions: Overview. 2018 Jun 2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3134/
[14] Glasoe WM.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A Biomechanically Based Muscle-Strengthening Approach.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6 Jul;46(7):596-605. doi: 10.2519/jospt.2016.6704. Epub 2016 Jun 6. PMID: 27266887.
[15] Ferrari J, Higgins JP, Prior TD.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hallux valgus (abductovalgus) and bunion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4;(1):CD000964. doi: 10.1002/14651858.CD000964.pub2. Update i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9;(2):CD000964. PMID: 14973960.
[16] Molloy A, Heyes G. Cost-Effectiveness of Surgical Techniques in Hallux Valgus. Foot Ankle Clin. 2020 Mar;25(1):19-29. doi: 10.1016/j.fcl.2019.10.005. Epub 2019 Nov 28. PMID: 31997744.
[17] 圖五,來自 hallux valgus,圖片作者為 Malmstajn,依 CC BY 3.0 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