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手指骨折、手指扭挫傷等外傷會使手指不能彎屈。輕微外傷可採取簡易護理方式照顧,嚴重外傷則須接受治療。手指治療後若仍有軟組織緊繃,則可能形成槌狀指而無法彎屈。無外傷,但過度使用,也會因疲勞累積而引發扳機指。面對軟組織緊繃導致的手指不能彎,症狀輕微的槌狀指與扳機指,可透過按摩處理。對於嚴重的症狀,可考慮採取針刀治療。
引用本文:
李侑青,”手指吃蘿蔔乾、手指扭挫傷、扳機指、手指不能彎的處理”,Dr. 李侑青的樂活養生教室,2021年11月1日,https://drleeclass.com/2021/11/finger/。
大綱
生病受傷導致手指不能彎的原因與治療
許多原因都可能造成手指不能彎屈,有內科的原因、外傷的原因、以及軟組織疲勞緊繃。
內科的原因有類風濕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痛風石關節炎 (tophaceous gout) 以及掌腱膜攣縮症 (Dupuytren’s contracture)。內科疾病造成的手指不能彎,需要接受醫師治療,或在醫囑下接受物理治療師執行醫囑內容。
-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了自己的組織,導致關節慢性炎症。
- 痛風石關節炎,之形成乃由於血中尿酸濃度過高,超出飽和,而析出尿酸單鈉結晶,逐漸沈積於四肢關節滑膜、軟骨、肌腱,逐漸地增使得關節逐漸地僵硬與疼痛,並引起關節的破壞與手足的變形。
- 掌腱膜攣縮症,又稱維京手,是一種慢性手掌攣縮最終導致手畸形的疾病,發生原因不明,與受傷或運動無關,目前猜測與家族遺傳相關。
外傷的原因有手指骨折 (finger fracture)、手指挫傷 (finger contusion)、手指扭傷 (sprained finger)、以及外力直接使手指損傷 (finger injury)。顯然,外傷導致斷指 (broken finger) 是不可能彎屈的。尚未斷指與骨折的嚴重的外傷,可能損傷手指的神經、肌肉、肌腱,外觀上可見明顯的手指瘀傷 (finger bruise),如圖一所示 [1]。
較輕微的手指扭挫傷,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瘀血外觀,只有輕微腫脹和手指卡住 (jammed finger) 的症狀,如圖二所示 [2]。打籃球時手指戳到籃球,導致手指扭挫傷的瞬間,手指關節可能發出「啪」的聲音,類似吃蘿蔔乾時聽到的清脆聲響,故在台灣,手指扭挫傷俗稱「吃蘿蔔乾」。
通常,斷指、手指骨折、或韌帶嚴重撕裂,幾乎不可能在沒有極度疼痛的情況下伸直、伸展或使用手指。所以,若在外傷後有嚴重的疼痛、手指畸形、持續的腫脹或開始麻木,您應該就醫,這些症狀可能不會自行消失。並且需要至少一個月的休息時間,來讓嚴重受傷的手指恢復。
較不嚴重的扭挫傷,可能僅有瘀傷現象,通常需要 3 到 6 週才能完全癒合。而一般輕微扭挫傷、「吃蘿蔔乾」,只要透過基本的休息和護理,大多數在 48 小時內即可感覺到手指的恢復。基本的護理為休息、冰敷、抬高、壓迫 (Rest, 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 RICE)。
- 休息:運動或工作導致手指扭挫傷,請休息一段時間讓手指癒合。
- 冰敷:受傷後的 24 小時內,在受傷區域一次冰敷 15 分鐘,可以緩解關節的腫脹或發炎,有助於緩解疼痛。
- 壓迫:若有需要,可在手指周圍佩戴彈性壓迫繃帶,以提供支撐並防止腫脹。
- 抬高:在受傷後的 24 小時內,抬高受傷的手可以減少腫脹。
軟組織疲勞緊繃導致手指不能彎的按摩解決
受傷會直接導致手指不能彎。同時,在受傷恢復期,可能因受傷區域與正常區域的軟組織張力不同,導致傷口痊癒後,受傷區域的軟組織依舊緊繃,導致手指雖然已痊癒卻因軟組織緊繃而無法彎曲。輕微扭挫傷,若在痊癒後沒有適當按摩放鬆,則可能造成槌狀指 (mallet finger) 而無法彎曲,如圖三所示 [3]。當然,骨折或肌腱斷裂,在外觀上也可能立即造成槌狀指。在此討論的槌狀指,是輕微扭挫傷痊癒後,因軟組織緊繃所導致手指無法彎曲的現象。
除了受傷可能間接導致軟組織緊繃,疲勞也會導致軟組織緊繃,在手指方面最知名的就是扳機指 (trigger finger),在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腱鞘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輕微的扳機指在西醫通常以類固醇注射來治療。與物理治療相比,類固醇注射治療輕度扳機指的結果更好 [4]。在台灣有些醫師向病患推銷超音波引導類固醇注射,藉此向患者收取更高昂的醫藥費。但研究顯示,局部類固醇盲注射與超音波引導下局部類固醇注射,對治愈率的影響相同,並且無論將類固醇置於腱鞘內還是腱鞘外,效果都相同 [5]。並且,即便注射類固醇是治療扳機指的有效策略,但患者可能因復發而需要手術治療 [6]。雖然有 50% 接受重複注射的患者實現 1 年或更長時間的症狀緩解,但大多數患者最終需要手術治療 [7]。由於扳機指是由軟組織過度疲勞緊繃所引起,因此對於輕微症狀時,建議平時多以按摩放鬆軟組織做保養,才是最佳預防方式。若對於已惡化至嚴重症狀的扳機指,在手術之外,也許可以考慮針刀治療 [8]。
值得注意的是,腕隧道症候群與扳機指的相關性。在一般人當中,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率大約 4%,但是在 2009 年的臨床研究發現,扳機指患者中有高達 43% 的患者也患有腕隧道症候群 [9]。在 2018 年針對 5654 次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研究顯示,在手術後扳機指的發生率從 5.2% 到 31.7% 不等,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觸發扳機指的發生率不可忽略 [10]。而腕隧道症候群也是由軟組織疲勞緊繃所引起,因此,按摩保養手肘以下至手指,不僅可預防腕隧道症候群,也可預防扳機指。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的說明與按摩方式,請點此參考連結。
對於手指部位的軟組織疲勞緊繃,按摩放鬆的部位除了手指,也要按摩放鬆手掌,如圖四所示。在體感按摩的臨床,只要將相關軟組織放鬆解除疲勞緊繃,槌狀指與扳機指等手指不能彎屈的現象都可獲得立即改善。持續按摩下去,這些緊繃問題都能被放鬆解決。最後,指關節都是肌腱與韌帶,而緊繃的肌腱與韌帶被按摩時的感覺將非常強烈,有的人可能將這個強烈的刺激感稱為疼痛。所以臨床上需注意,要與被按摩者做好按摩前的溝通,避免你的按摩操作被誤解為造成手指二次傷害。
即時獲取本站最新消息與 Dr. 李侑青交流互動,請按讚追蹤粉絲頁喔 ➝
參考文獻
[1] 圖一,來自 Jammed ring finger with minor bruising,作者為 Spacepine,依 CC BY-SA 4.0 授權使用。
[2] 圖二,來自 sprain fingers 3-4 left hand,作者為 Jmarchn,依 CC BY-SA 3.0 授權使用。
[3] 圖三,來自 Mallet Finger Injury,作者為 Clappstar,依 CC BY-SA 4.0 授權使用。
[4] N. Salim et al., “Outcome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versus phys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rigger fingers,”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 vol. 37, no. 1, pp. 27-34, 2012.
[5] T. B. Kongensgaard et al., “Primær behandling af springfinger med blindt anlagt blokade,” Ugeskrift for laeger, vol. 180, no. 50, pp. V01180061, 2018.
[6] S. Ma et al.,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Trigger Fing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Surgical Research, vol. 32, no. 5, pp. 433-441, 2019.
[7] A. Z. Dardas et al.,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Repeat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for Trigger Finger,”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vol. 42, no. 4, pp. 227-235, 2017.
[8] Y. Jia et al., “Acupotomy for patients with trigger finger: A systematic review protocol,” Medicine, vol. 98, no. 42, pp. e17402, 2019.
[9] P. Kumar and I. Chakrabarti, “Idiopathic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trigger finger: is there an association?” 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European volume, vol. 34, no. 1, pp. 58-59, 2009.
[10] F.-Y. Lin et al, “Coincidence or compli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igger digit after carpal tunnel relea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and hand surgery, vol. 52, no. 2, pp. 67-73, 2018.